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的就业和自处

作者:郭澳宇 来源:北京科技大学数理学院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的就业和自处

郭澳宇
北京科技大学数理学院
摘要: 后疫情时代,我国的经济形势仍旧处于新冠病毒的影响下,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且严峻。如何理性面对近年来的就业困难、竞争激烈等一系列困境成为了如今大学生必然需要考虑的问题。即使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各项措施和政策帮助大学生就业,疫情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趋于平静,大学生就业环境已经稳中向好,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新冠疫情还时有发生,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仍然很严峻。因此,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提前认识就业形势,对自身发展进行规划迫在眉睫。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
自2019年末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经济下行的趋势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缓解,新冠疫情不仅危害人民健康,更使社会发展受到强烈冲击。为了适应疫情所带来的各方面影响,人们需要后疫情时代的生活方式, 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其中就业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想要在这个就业岗位竞争加剧、企业生存困难的时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就需要对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有一个清晰的整体认识,并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自我提升。为向大学生提供应对就业困难问题的更多角度,本研究以BK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使用调查法,通过采访对已参加工作的毕业生进行调查,采访中着重设置了关于在校学生应如何为未来就业事先准备的问题。通过归纳总结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具体建议。

1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1.1疫情常态化下竞争格外激烈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1076万人,比上一年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都创历史新高。多年来毕业生数量持续快速上升,将使得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容纳量趋近饱和;而受疫情影响致使企业用人需求降低岗位减少,同时招聘活动受限,各种因素叠加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大学生们一方面面临着找工作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找到了工作的大学生也要面临失去来之不易的工作的风险。2022年上半年,全国平均失业率为5.7%,其中16-24岁人群的失业率为19.3%处于较高的水平。此外数据显示,在1076万人高校毕业生中,985院校人数为20万,211院校人数为56万,普通本科人数为346万。也就是说在毕业生中,本科以上学历达422万,占比大约四成,专科人数654万,占比大约六成,考研人数达457万。业界分析称,金字塔形状的毕业生学历构成或导致相同学历竞争残酷。也会导致用人单位的就业门槛相对提高。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1.2大学生对新时期就业形势认识不足

疫情爆发以后,国家为应对就业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和政策,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扩大企业就业规模,明确支持中小微企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强就业指导,精准开展困难帮扶;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力促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通知》明确提出,要组织212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分别开展社会服务领域双创带动就业、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校企行”、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精益创业带动就业等4个专项行动。此外,各大高校也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做出实际行动,不仅在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在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渠道,整合就业资源,尽力提供就业指导。这就使得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疫情常态化后就业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低估了当前社会形势下的就业压力,仍然抱着“等、靠、要”的思想对待就业,不积极,不主动,消极观望,对疫情下的就业形势没有清醒的认识。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直接就业而是选择转本和考研,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复习备考上,缺乏对考试失利风险的应对措施。

1.3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影响

就业困难问题使得大学生求职的意愿越发降低,而进一步深造也变得越发困难,毕业生“慢就业”正成为一种不断加剧得社会现象。所谓“慢就业”,指的是大学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慢就业的常态化将产生许多影响:一是会影响到当年的就业率;二是慢就业的毕业生将一届压着一届,导致参加竞争的人数不断增大,提升竞争压力,并使其成为一个恶性循环;三是慢就业的毕业生在一定时间后将会失去“应届生”的资格,随着应届生身份丧失,“慢就业”本科生将彻底失去求职“窗口期”,升学和求职希望均更加渺茫,会造成未就业群体逐年积累,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

2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应如何自处

2.1大学生在校期间应首先明确未来的人生方向

大学是进入社会的起点,在大学期间人的迷茫是一种常见现象。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很多人此前全部的人生都是在学习如何考大学而没有长远的规划,从而在大学时期陷入迷茫。找到人生的方向和目标永远应该在第一阶段明确的事情。毕竟有了方向,此后的一切行为才有意义,否则再多的努力也是南辕北辙。大学生应充分了解、认识、定位自己,思考感兴趣的职业、今后想从事的工作,确定好方向后再留心合适的企业、岗位、和招聘信息。根据《2021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超过四成的本科生选择了跨专业就业。如果提前规划好人生方向,及时调整到感兴趣的专业,也许会比跨专业就业拥有更高的专业素养,也节省了更多精力。

2.2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当比例的大学生会对就业问题感到焦虑和茫然。其中因每年本科毕业生、研究生毕业数量都在增多而引发的学历焦虑问题正变得越发突出。国内疫情逐渐趋于稳定,大量归国人才回国就业,同时应届毕业生数量逐年刷新历史新高,而就业岗位不见增多。学历焦虑正逐渐成为后疫情时代大学生们的集体困扰。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19年大陆总人口为140005万人,专本科率大约为9.37%,历年本科录取率大约是40%~43%,本科率大约也仅在在3.748%~4.029%之间,中国高等教育人口仍然稀少,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甚至专科学历在求职市场中仍属于少数。所以大学生应正确认识学历,众多被采访者都提出了“学历只是评价学习能力,而不是工作能力”的认识,在工作中更被看重的往往还是专业工作能力。在大学校园中学习的知识并不一定会百分百运用到工作生活中,即使学历不尽如人意,仍旧可以通过工作经验等因素建立职场优势。
当出现消极情绪时应积极进行合理疏解,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状态。合理调整就业期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树立择业信心,积极主动就业。

2.3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多方面发展自我提升

大学生归根结底还是学生,学生的本职工作始终是学好规划的专业知识。其中,本科毕业参加工作或是进一步深造成为许多年轻人纠结的问题。但这应该结合个人对人生的期望来决定是否读研,诚然硕士学历可以提供更高的初始竞争力,在就业时也会获得相对更高的待遇。而本科就业则可以提前几年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在实践中自我提升。两者实际上时间成本相差无几,问题归根结底只在于人生目标和未来方向是如何规划的。是提前进入社会积累经验,还是获得更高的资历寻求更好的初始平台,这需要结合具体的规划来决定。总之应该积极应对大学在校期间的机遇,尽可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许多被采访者在采访中提到,在就业后,书本上的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工作能力和经验是同等重要的因素。故在校期间,大学生可以适当参加学生活动,多参加组织活动,比如说环保社团进行废书废品回收,就需要和外部企业和赞助商对接,其中如何进行联络,如何组织活动的经验就是日后工作中需要的。进行的这些兼职或者实习,目的是在于为工作后职场社交做做心理准备,提升一些打交道的能力,以便更容易适应职场环境。在校期间,实践是能够使学生对从事行业进行最充分的了解,因此各项实习是能够直观感受将来的工作内容,熟悉工作的各项操作,使专业知识和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结合。多名被采访人均谈到实习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在校期间积累一些工作经验有助于更快融入职场。

2.4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当了解就业形势

大学毕业生求职面临若干问题:全国就业形势下滑;企业生存困难吸收能力减弱;疫情影响校招活动;在职员工离职率降低,人才流动缓慢。疫情影响下线下招聘活动受到相当大的影响,应提升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通过视频、直播等形式积极展示自己,适应后疫情时代的就业方式。把握市场需求,尽量避免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如餐饮旅游等行业,而接触互联网经济等不过度依赖“线下”经济的形式。各大高校为应对就业困难等大多设立有大学生就业创业机构以提供政策咨询、企业对接、信息发布以及就业指导等服务,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此类平台掌握政策走向,了解市场需求。制定预见性的生涯规划,尤其是在遇到特殊情况时有合适的预案以供采用。有前瞻意识,应根据未来就业目标来选择适合的培养计划,因地制宜地进行自我提升。包括素质与能力。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而且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5 结论
大学生面对求职困难时,应首先理智积极地认识到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问题将会是后疫情时期的常态化现象,并且正在持续产生“慢就业”等累积影响。正确解决这一困难,就大学生们来说,首先需要明确人生的目标和方向,充分认识到就业形势和困境,并因地制宜地提出解决方案,特化未来职业所需求的能力。培养创新工作的能力,适应疫情常态化下的新的要求和新的就业模式。在校期间除做好学习工作外,也要尽量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丰富工作经验。用积极心态面对可能遇见的困难。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从能力提升方面入手,提高自己求职择业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发布时间:2022-08-22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党史学习在我心
  • 简介:炎炎夏日,安徽工业大学党史学习小分队赴革命红区进行调研,通过对红军街,纪念馆等地的考察以及观影,图片展览的参与等方式感受
  • 08-22
  •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的就业和自处
  • 后疫情时代,我国的经济形势仍旧处于新冠病毒的影响下,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且严峻。如何理性面对近年来的就业困难、竞争激烈等一系列困境
  • 08-22
  • 探访江夏田园,助力乡村振兴
  • 8月11日至13日,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五人来到武汉市江夏区,在柯新利教授和宋
  • 08-22
  • “致敬巾帼芳华 绽放别样青春”党史学习宣讲践行团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