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凑大学生

名人励志故事大全



名人励志故事篇6:是蝴蝶,就不怕翅膀上的雨水

3岁那年,她的父母离婚了。因为家庭的贫困,加上血统的原因,一家人备受歧视。母亲带着她过着四处漂泊的生活,她们因无法支付租金而寄宿在朋友家的地板上。

即使是这样,她却从未掉过眼泪。因为母亲曾是一名歌剧演唱家,小小年纪的她受母亲影响,4岁时,就迷恋上了音乐,常常跟在母亲身后学唱歌。

上学后的她,学习成绩并不优秀。一次测试,她的数学得了6分,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责备了她,但她却理直气壮地站起来,说:“数学对于我没用,以后我要当歌星。”此语一出,立刻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在同学的嘲笑声中,她紧紧地握紧了拳头。

13岁起,她开始了音乐创作,14岁,她找到了几个录音棚,担任他们的后备试音歌手。高中毕业,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带着稚嫩的梦想,到了纽约。

刚到纽约时,她只能在酒吧里做招待,与人合租狭小的房子,自己常常在客厅地板上铺一张床垫过夜;她每周常常只能靠一包干酪通心粉艰难度日,在经济极为拮据的几个月,她甚至只能靠附近熟食店老板施舍的硬面包和冰水填饱肚子。

然而她没屈服,在昏暗的灯光下,她不停地写歌,写到手发麻,累得趴在桌上睡着了。她热切地盼望着有一份合约,出一张唱片。然而她跑遍了纽约街头所有的唱片公司,都被拒绝在门外。

18岁时,她终于在一家热门的俱乐部获得了登台表演的机会,她的完美的嗓音和创作才华渐渐为人注意,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以35万美元的合约成功将她揽入旗下。35万美元,对于她是一个天价,那一刻,她热泪盈眶。

她很快在公司崭露头角,为公司创下排行榜的十大热门歌曲。她的歌曲也越来越成熟,而形象也变得性感自信,她频频出现在各大杂志的封面。这些杂志认为她在音乐和形象上的转变带动了整个乐坛的潮流,并将此种潮流命名为“蝴蝶效应”。20岁,她就获得了格莱美音乐大奖最佳女歌手,此后的10年间,她在世界音乐大奖、全美音乐奖、灵魂列车音乐奖、美国作曲家协会奖、欧洲音乐白金奖等大奖上收获颇丰。

然而,就在她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30岁时,她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分道扬镳,只得寻找新的公司,但不幸的是,两年后,新公司也决定终止她的合约。原因是他们认为她失恋后,精神上出现了问题。

那时的她备受争议,然而在低谷中的她没有放弃音乐,她坚信,是蝴蝶,就不怕翅膀上的雨水。

一年后,她与环球唱片公司旗下的Island唱片签下合约。在新公司,她很受赏识,两年后,她凭借新专辑重新回归到乐坛的巅峰。这张专辑的销售量位居当年全球销量第二位,国内冠军。此后她的歌曲一直在各大音乐榜单上排名第一,她的歌曲受到全世界各地乐迷的喜爱,她因此被称为流行乐坛天后。

蝴蝶有一个特点,它的翅膀上布满了鳞片,鳞片中含有大量的脂肪,仿佛给蝴蝶穿上了一件“防水雨衣”。她一直相信自己是一只美丽的蝴蝶,雨再大都不会打湿为梦想而飞的翅膀。终于,她成功了,迎来了自己绚丽的春天,她就是玛丽亚·凯莉。

名人励志故事篇7:张亮“最好评爸爸”炼成记

1。87米的张亮穿着花睡裤、灰色背心,努力把自己蜷成一团在狭小的床上打滚,踢着长腿。耍了会儿赖后他一个鲤鱼打挺,干脆利落地笔直站起来,询问面前的儿子天天:“如果你现在是村长的话,喊完‘集合’后你比较喜欢哪种小孩子?”天天低头嘟囔着:“喜欢听话的。”“现在你理解村长的感受了吧?咱俩试一下,你是张悦轩,我还是你爸爸,”张亮拍拍手,“集合!”天天立马雀跃着跑到面前。

这段角色互换的睡前谈话,发生在《爸爸去哪儿》第二期的结尾,被很多观众啧啧称道。1982年出生的模特张亮是五个爸爸里年龄最小的,也是知名度最低的,如果不是这档节目的火爆,相信没太多人认识这个细嘴长眼长着标准东方面孔的帅哥,虽然他贵为国内首席男模,是中国登上米兰时装周的第一人。以至张亮自己都自嘲:“大家都问我是不是火星冒出来的?”

节目中,他平等相处的育儿方式在五个爸爸中最受好评,播出四期,他在新浪微博上的粉丝数从11万涨到了220万,连专家都在报纸上一板一眼地肯定:“张亮是一个情商很高的爸爸,在与孩子的相处中,他知道采用什么方式能收获最佳效果。”

不能再重复父辈的悲情

其实张亮对“父亲”这一角色一无所知。现在想来他很庆幸25岁就做了爸爸,当时他没车、没房,刚从地下室出租屋里搬出来,是真正意义上的“裸婚”。那是他刚入模特行业的第二年,他不知道,名利大门正缓缓开启。当妻子告诉他这个意外的惊喜,他只是出于本能点了头,至于养活这个小生命需要怎样的成本和代价,他想都没想。

“如果现在再考虑是否要孩子,我可能会有很多顾虑。”张亮说自己身边的很多朋友年过三十,经济条件已趋成熟,反而更担心无法给予孩子最好的成长条件而犹豫不决。“我当时完全是赶鸭子上架,第一次换尿布都是百度出来的。”张亮懵懵懂懂就成了模特圈里罕见的年轻父亲,身边没有任何朋友可以交流育儿经,他之所以跟儿子成了好哥们儿,恰恰是因为自己当时也不过是个孩子,“我算是跟天天一起成长的。”

不过,天天在节目开始的表现并不好,他在五个孩子中最先发难。抵达灵水村后,先是为了要交出iPad大发脾气,又在大家参观要住的房子时站在门口不肯进,百般抱怨“屋子好恶心,好臭”,甚至后来张亮在他鞋上洒了水也要闹腾一番。张亮倒是对儿子的洁癖表示理解,“这些房子在农村已经废弃三四十年了,而且我们住的那所好像在抗战时期被烧过,还有那么一股子味道。要知道在外面他想去洗手间的话,我一定要把车停在一个星级酒店,马路边那种公共的卫生间,他是决不肯进去的。”

天天算是有点遗传他儿时的少爷脾气。在15岁之前,张亮是个衣食无忧的北京少爷,家在房山,父亲开煤矿,母亲专职操持家务。1997年时,他每个月已经有三千块的零花钱,比很多上班族的工资还高。富裕生活的终结几乎是一夜之间,父亲重病住院,每天住院费上千,不到三年就耗尽了家里全部积蓄。

张亮的教育方式几乎跟父亲背道而驰。像每个典型的80后一样,他的父母因为年代原因并没怎么读书——母亲只读到小学二年级,他们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学校教育上,希望孩子能好好读书,出人头地,所谓的家庭教育不过是严厉配合而已。

他有个孪生姐姐一直同班,不幸的是,姐姐每次考班级前三名,他是倒数三名。在以成绩为孩子一切衡量标准的九十年代,从小到大,他都生活在姐姐的阴影之下。有次考试,姐姐考了100分,他只得了20多分,心想回去一定要挨骂,不如索性收买姐姐,就央求她说放学后请吃冰棍儿,瞒过家长这次考试。吃完冰棍儿后他高高兴兴去游泳,刚进家门父亲阴沉着脸过来,问考得如何,他装糊涂说没有考试,父亲上来就是一脚,打完他才知道姐姐回家就打了小报告。

有了儿子后,张亮下决心要让儿子做一个无拘无束快乐的人。他送他去普通公立幼儿园,不强迫给他报任何兴趣班,甚至提前替他考察好的小学,也是负担不太重以创造性教育闻名。天天喜欢骑单车、游泳、玩电子游戏,所以他才会抱着iPad死活不松手。张亮唯一给孩子报的特长班是绘画课,还是那种启发式教法,比如一上课老师就会要求小朋友画出自己想象的世界,而不是画出来要求大家临摹。

张亮的教育方式也是这种启发鼓励式的。天天开始不愿去幼儿园,张亮就跟他商量,“先去幼儿园学知识,回来教给爸爸好不好?”儿子不肯参观屋子,张亮始终没有不耐烦,边摆出一副“我理解你感受”的表情,边协商尝试各种办法,先循循善诱“这里有鸟快来看”,又建议“要不你像我一样憋气”,然后付诸行动“我扛着你进去吧”,成功后还不忘转移注意力调侃,“你真重,比妈妈还要重了。”

最好爸爸炼成记

在这种没有压抑气氛下长大的天天,在张亮面前可谓畅所欲言,不用担心爸爸会突然翻脸,摆出一副权威压制他。也因此天天在想象力方面特别突出,经常会有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让张亮哭笑不得自己常常“被这个二货带着走”。

在灵水村他们住在农户家,院子里架子上的葫芦绑着绳子,张亮想趁机教育孩子这是一种种植方式,就问天天知不知道是为什么?没想到天天语出惊人,说这是“西瓜荡秋千”!还有一次,天天抱着一只鸡在门口玩,张亮问:“这是公鸡还是母鸡?”天天很干脆地回答:“母鸡!村长说了小冠子是母鸡,大冠子是公鸡!”张亮顺口说:“那是女孩子,给她起个名吧!”天天想了想:“寇静!”张亮无奈,“寇静是你妈!你能换个名字吗?”

节目最初爆发性释放完情绪后,天天就一路能量饱满,表现也越来越令人刮目相看。在第一期“找食材”环节时,王诗龄让天天帮忙拿东西,他很爽快地答应,看到田雨橙拎那么重的东西,哪怕很累了还是会跑过去主动帮忙,对于五岁半的孩子来说,已经很有担当。甚至第一天吃晚饭时,也只有天天注意到了摄像师没有吃饭,喊着:“程叔叔,一起吃!”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张亮在团队中也是明显的“奉献者”角色。因为厨艺精湛,他的新绰号是“亮长今”,第一天就掌勺了大家在农家的晚餐,在之后也很细心地教其他爸爸切菜。石头炫耀自己在没有Kimi的陪同下自己找到锅时,他悄悄教育他:“你和Kimi是一个团队的,这是集体功劳。”在宁夏沙坡头湖里捞鱼时,他想到王岳伦没捞到可能不好向女儿交差,自己捞了一条后悄悄递给了王导。

这大概也跟张亮的成长经历有关。他的父亲生病后,家里只能供他和姐姐中一人继续读书。张亮选择了辍学,做了粤菜帮厨。工资一千多块,他省吃俭用拿出一部分来给姐姐做生活费,自己则住在潘家园一处地下室。房间在地下三层,一开门一股死老鼠味,为此他常常是早出晚归,尽量避免呆在家中。

他16岁就学会了养活自己,20岁时他经历了第一次失业。兜里揣着1100块钱,他辞去了枯燥单调的厨师工作,搬到了工大桥。那地儿后来拆了盖了欢乐谷,他还回去看过一次,“我当时就在那个跳楼机正下方。”后来他找了一个在耐克做导购的工作,店铺在公主坟,为此他每天5点半就得出门,走到平乐园站去坐52路,7点40到店。

幸运女神终于眷顾到这个乐观勤奋的年轻人。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个做模特的朋友一天内接了两个活儿排不开时间,就让他去面试。虽然当时没选上,但被一个经纪人看中留了电话,一周后叫他去了另一个面试,成了。那是2004年,他做兼职模特走一场秀可以拿150块钱,对他来说已是天价。第二年正式入行,之后一帆风顺。

可以说天天出生后,正是张亮事业开始起步之时。工作越来越忙碌,他却保证一个月要陪儿子一周,在走秀的淡季,他会带上全家一起去海岛度假。有时晚上12点在外地收工,第二天早晨8点又要匆匆赶往另一座城市,张亮依然会选择先飞回北京家里,哪怕只呆上四个小时看看儿子熟睡的脸庞,出门前在他额头印上一吻。虽然儿子可能压根不知道爸爸回来过。

几个爸爸私底下交流的时候,都说张亮是陪伴孩子时间最多的。从节目里也可以看出,他跟儿子经常欢快击掌,默契十足,显然平时就很亲近。两人都很擅长情感表达,出门时天天一直担忧自己会表现不好,反复问爸爸“相信我会听话吗?”张亮的反应完全是“我当然相信你,我不相信你谁相信你。”天天则常常把“爸爸我爱死你了”“爸爸你做饭最好吃了”挂在嘴上,在爸爸PK时得了最少的票数(一根狗尾巴草)时,他拔腿就往外跑,被错怪后委屈地回答:“我只是想自己找一根狗尾巴草给你……”

这一幕让很多观众瞬间泪奔,但最动容的还是在第四期结尾的谎言测试游戏中。爸爸们故意摔破孩子细心呵护的鸡蛋,孩子们要么发脾气告状,要么又哭又闹,唯独天天丝毫没有埋怨“坏叔叔”田亮,还让他“快走”。他先是对爸爸撒谎,戳穿时解释“其实我不想让你知道是他打碎的”,并主动将过错揽自己身上,“对不起,打我吧”。而在面对爸爸的关心时,他边擦眼泪边反过来笑着安慰爸爸“没关系”。

现场导演蒋良称赞天天的情商最高,并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这样。“情商高的主要一个特点就是互动性强。天天知道怎样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让你可以体会到他对你的关心和爱。”有网友则评论说:“在其他几对父亲和孩子的身上看到的更多是父爱,在张亮和天天身上却能看到反哺。”

名人励志故事篇8: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他是一个平凡的维吾尔族汉子,外出务工,以卖烤羊肉串为生。然而,近十年的时间里,他却用辛苦积攒下的10多万元,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这个汉子,就是来自新疆的“草根慈善家”——阿里木。

阿里木在“中国网事?感动2010”的颁奖现场

“把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才是物有所值。”

阿里木是一个身材壮实的新疆汉子,生活十分简朴,20元的土布褂子,8元的布鞋,他一穿就是好几年。他喜欢吃水果,为了省钱,却总是挑快烂了的买,削掉坏的再吃。阿里木的饭食也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经常是一个馕(或两个馒头)外加一杯水就能打发。

这样的生活,阿里木却过得很满足。有人对他的行为表示很不理解,阿里木反问:“有很多钱快乐吗?我不觉得!我现在就是一个很快乐的人。把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才是物有所值。”

“我读书不多,只会烤羊肉串,绝不能让那些贫困的孩子们和我一样。”

阿里木出生在新疆和静县的一个贫困家庭里,父亲是供销社职工,一家9口,全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维持生活。读到高二时,家里实在供不下去了,懂事的阿里木选择了辍学参军。

长大后,历经生活艰辛的阿里木十分尊重文化教育,他的心里存有一个朴素的信念:只有教育才能改变人的命运。他起早贪黑、省吃俭用,省下的钱全部用作慈善。

据当地报纸不完全统计,10年来,阿里木卖烤羊肉30多万串,利润10多万元,其中近八成捐给了贫困家庭的孩子。受他捐助的200多名孩子中,有10个孩子考上了大学。

“我喜欢卖羊肉串,我会继续卖我的羊肉串,去帮助更多的孩子上学。”

如今,阿里木已经当上了“阿里木餐饮印象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他开始谋划,要帮助家乡的年轻人创业、安家,让正宗的新疆羊肉串香飘内地。他琢磨着,用10年时间,在他生活的贵州毕节市建一所学校,让那里的留守儿童接受好的教育。

名人励志故事篇9:没有翅膀也能高高飞翔

1983年的一天,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一家医院,一个女婴呱呱坠地,令她的父母异常惊愕的是,女婴居然一出生就没有双臂,连见多识广的医生也无法解释这个奇怪的现象。

在父母的疼爱下,女婴一天天地长大,成为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儿。

那天,站在阳台上的女孩儿,看到与自己同龄的一群孩子正张开天使般的双臂,在阳光下欢快地奔跑着追逐翩翩起舞的蝴蝶,女孩儿十分伤感地向母亲哭诉命运的不公,竟然不肯馈赠她拥抱世界的双臂。

母亲平静地安慰她:“孩子,上帝的确有些偏心,但上帝是要送给你更多的梦想,要让你用行动去告诉人们一一即使没有翅膀,也可以高高地飞翔,就像没有修长的十指,你同样可以弹出美妙的琴声,可以写出漂亮的文章……”

“我真的能做到那些吗?”女孩儿仰起头来。

“只要你肯努力,就能做得到,只要你的梦想没有折断翅膀,你就一定能飞得很高很高。”母亲温柔的目光里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坚定。

女孩儿相信了慈爱的母亲的话,目光一遍遍地抚摸着自己那双看似普通的脚,心中暗暗地告诉自己:我有一双非凡的脚,不只是用来奔走的,还是用来飞翔的。

此后,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女孩儿开始有计划地锻炼自己双脚的柔韧性、灵活度和力量。怀揣梦想的她,克服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困难,经历了谁都无法数清的失败,终于在人们的惊讶中,练出了一双异常自由灵活的脚一一她不仅可以用双脚吃饭、穿衣,轻松地实现生活的自理,还学会了用脚弹琴、写字、操作电脑……她用双脚做到了几乎是常人所能做到的一切。

女孩儿开始在人们面前自豪地展示自己非同寻常的“脚功”,起初遇到的那些异样的眼光里,渐渐地充满了钦佩。在她14岁那年,女孩儿彻底地扔掉了那副装饰性的假肢,一脸阳光地穿着无袖的上衣,走进校园、商场、街区……仿佛自己根本就不缺少什么,除了常人那样的一双臂膀。

女孩儿在继续着创造奇迹的脚步,她读书刻苦,作业写得总是一丝不苟,从小学到中学,她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老师和同学们都十分敬佩她的坚毅和自强。当她拿到亚利桑那大学的心理学专业的学士学位证书时,一家人幸福地拥抱在一起。父亲自豪地鼓励她:“孩子,你还可以做得更棒!”

“是的,我还可以做得更棒!”女孩儿自信地笑着。

为了增强腿部肌肉的力量,保持腿部的灵活性与韧性,女孩儿不仅坚持经常性的跑步,还成为碧波荡漾的泳池里的一条自由穿梭的美人鱼,还成了一家跆拳道馆里小有名气的高手……一位医生曾指着给她拍的X光照片,惊奇地喟叹:经过锻炼,她的双脚已变得异常敏捷,她的脚趾关节已像手指关节一样灵活自如。“

女孩儿的梦想还在不停地放飞着,她又走进了汽车驾驶学校。在教练员惊讶的关注中,她很快便掌握了驾车的各项技术,通过了近乎苛刻的各项考试,顺利地拿到了驾照,开始用双脚娴熟地驾车御风而行……

接下来,女孩儿要去圆自己心中埋藏已久的梦想了一一她要亲自驾驶飞机,拥抱苍穹。

曾经培养出许多飞行员的著名教练帕里什·特拉威克一看到亲自驾车来报名的女孩儿,就知道她一定会飞上蓝天的,就像一只矫健的雄鹰那样,不仅仅因为她那娴熟的驾车技术,还因为她目光中流露出的从容、淡定与果决。

果然,女孩儿在学习飞机驾驶的时候,丝毫不逊色于那些身体健全的飞行员,她一只脚操纵着控制板,另一只脚操纵着驾驶杆,滑行、拉起、升空……她冷静、沉着,每一个动作都十分准确、到位,比不少学员表现得都出色。教练帕里什·特拉威克后来回忆说:”事实证明,她是一个优秀的飞行员,她驾驶飞机时非常冷静和稳定。一旦你和她在一起呆上20分钟,你甚至就会忘掉她没有双臂的事实。她向人们展示,人可以克服所有的限制,她真是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25岁的女孩儿如愿地拿到了轻型运动飞机的私人驾照,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只用双脚驾驶飞机的合法飞行员,开创了飞行史的先例。女孩儿的名字叫做杰西卡·考克斯。

如今,杰西卡·考克斯已是美国家喻户晓的英雄,她靠双脚生活和奋斗的感人故事,给世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和精神鼓舞。

在美国数百场的演讲中,杰西卡·考克斯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的梦想有多高,你就可能飞多高。“

没错,即使你生来就没有翅膀,但你依然可以高高地飞翔,因为你心中那永不跌落的梦想,会为你生出自由翱翔的双翅,会给你传递无穷的力量,会帮助你创造无法想象的奇迹。
​​​​​​​
时间:2022-03-24 作者:湖北大学生网 来源:湖北大学生网 关注:
励志故事推荐
  • 名人励志故事大全
  • 名人励志故事大全
  • 欧阳夏丹说,她的家乡桂林是个适合生活的地方。漓江的柔美,象鼻山的意趣,城市环抱着山水,青翠蕴含着灵秀
  • 03-24
  • 名人激励故事精选
  • 1976年萧煌奇带着先天性的白内障出生,他来到这个世界,却不知这个世界的模样,四岁的时候他接受了眼部手术
  • 03-24
  • 爱国励志的儿童小故事
  • 爱国励志的儿童小故事
  • 洗(在这里读xiǎn)夫人是南北朝到隋朝时期岭南俚人的领袖。岭南是指南岭到大海的那一大片土地。
  • 03-22
  • 关于名人励志人生的小故事
  • 关于名人励志人生的小故事
  • 这是一个现实感很强的社会,“优雅”对女性而言,只有强大到一定程度,实现了财务和迁徙等各种自由后
  • 03-22
  • 关于青春经典励志故事
  •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自己创办的《九州幻想》杂志任主编,之后创办新杂志,入职游戏公司,出版小说2014年,他名声大噪
  • 03-22
  • 离婚女人的励志故事
  • 离婚女人的励志故事
  • 她是个80后少妇,他们结婚三年,没有孩子,是大家公认的模范夫妻,脸红吵架都没有。她以为,所谓的天长地久,不过如此。
  • 03-22
  • 肝癌患者励志故事
  • 当我进入__军黑黢黢的瓦房时,他正躺在堂屋的木床上,试图用胳膊肘撑住床板,坐起来吃药。
  • 03-22